2021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

来源:  |   时间:2022-01-18  |   浏览次数:

2021年,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聚焦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破除了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关切的难点问题,办成了一批对长远发展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大事要事。


2021年,面对关键领域发展中遇到的激流险滩、困惑矛盾,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住经济体制改革“牛鼻子”,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实现多点突破。


依托煤炭、岩盐和钢铁“两黑一白”基础优势,我市着力构建传统产业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大尼龙、煤焦化、盐化工、特钢不锈钢、碳基新材料5条产业链。以尼龙新材料、电气装备、特钢不锈钢、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10个产业为重点,建立产业链长制,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四个清单”,致力于抢占新产业优势风口;国资国企改革啃下“硬骨头”,提前完成57家“僵尸企业”处置任务;高新区围绕“放权、扩围、搞活”,率先实行管理体制、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极大激发动力活力,在全国高新区排名实现三连升,挺进100强;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取得阶段性成果,相关经验做法被写入省委改革办、省发改委汇编材料《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农业产业负面行为清单》,强化农业绿色发展底线约束,叶县深化推广“十权同确”,成为全国农业集体产权改革试点。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一直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2021年,我市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主抓手,大力推行行政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70多项民生事项自助可办,税务、社保、医保等窗口实现“周末不打烊”;企业登记时间压缩到3个小时,不动产登记11项业务结果立等可取,212项政务及公共服务事项实现“指尖办理”。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7.2%,承诺时限较法定时限压缩87.6%,分别居全省第4、第5位。实行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综合改革,较好解决了“准入不准营”问题。“量身定制”12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图,梳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119项,精简压缩合并为48项。


看病就医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市率先提出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概念,省人民医院豫西南分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郏县医院揭牌成立,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逐步实现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把“互联网+医疗健康”作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有力抓手,建立了远程问诊、远程心电系统,打造家庭医生智能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云巡诊车,真正实现了“村头接诊、云端看病”;建立卫生健康信息系统,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在全省率先实现“一卡通”,被国家卫健委确认为电子健康卡创新应用试点地区;在全国率先建立医疗机构依法执业信用评价体系,探索构建评价、自律、监管、执法、监督“五力齐发”医疗综合监管新模式,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医疗服务多元化监管试点地区。


教育是民生之基,我市全面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24所,新增学位65612个,普惠性资源覆盖率达到8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1%,“入公办园难、入民办园贵”状况得到有效改善。积极开展“老校+新校”“强校+弱校”“教育联盟”“强校托管”等改革试点,中心城区已有20多所中小学实行联合办学,5所市级示范性高中联合成立高中教育集团,实现了“大班额”瘦身、“择校热”降温。探索实行“1+X”证书制度,获批河南省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5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试点42个。


编辑:王亚亭 记者: 通讯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