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平顶山融媒  |   时间:2022-01-14  |   浏览次数:

2021年以来,我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创新国土绿化推进机制,大力发展绿色富民产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实现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持续增长,让鹰城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底色愈发亮丽。

  去年,我市按照生态优先、发展率先的目标定位,在生态建设上提标准、提速度、上水平,全民动手、全社会植绿,通过山区生态林、森林城市绿化美化、农田防护林、廊道绿化等重点工程的实施,新造林12.24万亩,占省定任务的141%;完成森林抚育34.6万亩,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我市继续推进国土绿化提质增速行动,坚持大绿化、大生态理念,山区平原一起动、城市乡村齐推进。去年以来,我市以改善乡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保护乡村绿化成果,有序推动森林特色小镇和森林乡村建设项目深入实施,持续增加乡村绿化总量、提升乡村绿化美化质量,着力打造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个、省级森林城市5个。创建森林乡村300个、森林特色小镇12个;省级森林特色小镇2个,市级森林特色小镇10个。

  我市逐步加强困难宜林地造林,对偏远地区和人畜较少的地区采用封山育林的方式,增加森林面积,并规划建设水源涵养林、森林康养基地和森林旅游目的地,森林覆盖率达80%以上。针对西北部山区和市区北部山地的矿产资源开采区,我市加大矿山修复和综合治理力度,取得显著成效。

  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我市着力打造水美乡村。宝丰县、郏县、鲁山县大力实施农村水系连通及综合整治,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推进,构建“来水能引、降水能蓄、沥水能排、旱涝能调”的农村水网。

  我市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三大战役,全面打造绿色生活空间。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年保持100%;7个国控断面水质年均值好水(Ⅲ类或优于Ⅲ类)占比达到100%;两个省控断面水质年均值达标率100%。

  去年以来,我市聚焦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黄淮流域生态建设示范区,着力构建“一屏三山、一带五廊”生态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推进林旅融合,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持续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全市林业总产值预计达到56.67亿元,实现了“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效果。

  着力培育林下种植。我市在巩固保护林业生态建设成果的同时,不断探索林业多元化经营模式,逐步走出一条“以林为主、林下间作、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新路子;把林下种植作为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途径,积极推广林菌、林药、林菜、林粮等间作模式。目前,全市林下种植面积达19.39万亩,年产值达4.57亿元。

  积极发展林下养殖。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我市探索出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的另一种重要模式——林下养殖。我市主要发展林下养鸡、养鸭、养鹅、养猪、养羊、养梅花鹿等,林下养殖面积达16.81万亩,年产值达6303万元。

  做强林产品采集加工。在林产品采集加工方面,我市大力发展林下中草药采集加工、林产调料香料采集加工等模式,林产品加工面积35.04万亩,年产值达2亿元。 

  呵护生态“颜值”,提升经济“含绿量”,让绿水青山“底色”更亮,金山银山“成色”更足,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市聚力生态环境巩固提优,积极建设黄淮流域生态建设示范区,加快构建“一屏三山、一带五廊”生态空间格局,打造绿线为网、绿带贯穿、绿岛为邻、绿林围城的绿色生态系统,书写更高质量的绿色答卷。


编辑:赵萌萌 记者: 通讯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