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种田”变“慧种田” 农业插上科技“翅膀”
眼下正值春耕春种好时节,我市各地在农作物播种、田间管理等环节,运用新技术、配置新装备,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科技支撑。
①郏县:良种“长”出特色产业
近日,在郏县白庙乡司楼村的田地里,3台辣椒直播机正来回穿梭,忙着把辣椒良种下播田间。
郏县辣椒直播合作社负责人 李军昌:合作社引进适应本地气候的新品种——酷椒90,在本地试种了3年以上,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抗病、抗倒伏、坐果能力比较强,产量各方面都比较突出,合作社就引回来开始大面积推广。
近年来,郏县以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通过完善良种推广网络、集中培训、现场示范等方式,将良种知识普及至广大农户。目前,郏县优质良种在主要农作物种植和畜禽养殖中的应用率达到95%以上。同时,依托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郏县还建设了良种示范基地3个、示范种植良种30余个,累计发展“果蔬菌”10万亩,带动就业近10万人,逐步形成了“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
郏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铁军: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良种在特色农业中的种植规模,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品牌,让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良种引进、培育、生产等各个环节,在生产中创新,提升良种在生产中的贡献率,让农户种植更加有经验,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生活更加红红火火。
②鲁山县:拱腰式智能机器人开沟种生姜
近日,在鲁山县张良镇王营村村民王雪岭的田地里,操作人员正遥控着一个拱腰式智能机器人“闪亮登场”,与小型田园管理机比赛,为生姜种植开沟。
在平顶山市、鲁山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的牵头组织下,一场名为张良姜种植机械化(智能化)现场演示会的活动在田间地头举行。
据了解,拱腰式智能机器人的效率是普通小型田园管理机的三倍,如果收获时用这种智能化农业机械,一亩地能省1000多元。
目前,市、县农业机械技术中心正协调项目资金,在当地加快打造一个张良姜机械化(智能化)种植示范基地,为这一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引进新质生产力。
③舞钢市:小麦“吃”上富硒“营养餐”
今天上午,记者在舞钢市枣林镇张卜庄村的麦田里看到,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配比富硒肥,调试设备。伴随着一阵阵轰鸣声,一架满载富硒肥的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来回穿梭,均匀地进行喷洒作业。
据了解,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富硒液能显著提高小麦籽粒的硒含量。硒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之一,富硒小麦中有机硒的含量是普通小麦的几十倍。富硒小麦在枣林镇落地生根,是舞钢市对传统农业向现代科技农业转型发展的一次探索。
舞钢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 田珂:富硒小麦是首次在舞钢市推广,结合舞钢市麦播实际情况,在8个乡镇(街道)、23家示范主体(种植大户)进行实施,农技人员一对一进行宣传、指导,根据小麦生长期,在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分三次喷施富硒水溶肥,使每公斤小麦的硒含量达到300微克以上,每公斤小麦售价比市场价高约0.5元,经济效益可观,促进农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