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第一年。我市在河南省2021年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中荣获“好”等次,而且位列18个省辖市(示范区)第一名。这是我市在脱贫攻坚成效历次考核、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后评估首次考核中取得的最好成绩,实现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五年过渡期的“开门红”。
2020年,我市作为河南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头等大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接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市在全省率先调整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今年2月,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作为唯一一个省辖市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典型发言。
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
为此,我市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精准监测,创新推行“五个一”工作机制,实现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程序化、规范化、可视化,并统筹全市督导力量,确保监测对象及时发现、应纳尽纳、识别无遗漏。
去年,全市纳入全国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三类户”共计16651户50491人,通过开展“一对一”精准分类帮扶已消除6014户19628人,风险消除占比36.8%。
为确保政策持续发力、投入力度不减,我市调整优化市本级政策13项,实现脱贫人口、监测对象民生保障类、兜底救助类、发展类政策应享尽享,并严格落实衔接资金投入要求,去年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四级衔接资金投入规模96376万元,比上一年增长3.39%,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供有力支撑。
去年,我市紧紧扭住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有产业、有就业、有收入和发展可持续“三有一持续”工作主线,紧紧守住不发生一户一人返贫致贫工作底线,千方百计稳产业、保就业、增收入,持续提升脱贫成效。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市做足土地、荒山荒坡、旅游、服务、加工“五篇文章”,因地制宜培强特色种养业、培优特色林果业、培大乡村旅游业、培育现代服务业、培长农业产业化链条。
推进园区建设,激活乡村产业“龙头”。我市围绕汝州生猪、舞钢肉鸽、鲁山香菇、郏县红牛、叶县富硒小麦、宝丰珍稀菌、石龙富硒红薯等“一县一业”发展格局,实施“带链园企”一体推进和特色产业提升工程,5个乡镇获批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4个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郏县红牛获批参建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培育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66家,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6424个。探索“联村共建”“四链四金”模式,舞活乡村产业“龙身”。强化产业发展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摆活乡村产业“龙尾”。
去年,我市还依托三级体系,精准服务促进稳定就业。建立完善“县有就业局,乡有社保所,村有就业服务中心”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就业组织化程度,实现“应培尽培”“应就尽就”。
今年初,我市落实省委“坚持项目化、方案化、清单化管理”要求,制定出台《平顶山市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及督导评价办法》,确保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