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 :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韩婕:这里是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的大采高充填开采项目现场。前不久,全国首套“矸石+膏体”协同充填系统在这里正式投用。它的成功应用为煤矿的绿色、高效开采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长期以来,煤矿开采带来的地面沉降和煤矸石堆积,一直是困扰行业绿色发展的难题。如今,这一难题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充填队副队长 丁文雅:煤炭企业常规处理煤矸石的方式有三种:第一种是堆存,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第二种是填埋,就是选择一些废弃的矿坑,这种方式仍然存在着环境的污染风险;第三种是综合利用,但是受到技术和产业链配套限制,消耗的矸石量也比较少,投入的费用比较高。我们采用“矸石+膏体”联合充填的方式进行处置矸石,每吨可以减少处置费30元,可实现煤矸石零外排,从源头上消除矸石山生态隐患,助力无废矿山建设。对采空区进行充填以后,可以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保护地表建筑、农田,践行生态修复的理念。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韩婕:这到底是怎样一套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先将地面矸石通过投料井下放,同时,在地面制备好的像牙膏一样的膏体材料,通过管道泵送到井下工作面。最后,在采空区将矸石和膏体混合,形成坚固的充填墙,支撑住顶板,从而有效防止地面沉降。话说起来轻松,但实际操作中却充满了挑战。尤其是在空间有限的井下,如何安全、高效地将大量矸石抛投到位,成为项目团队必须攻克的难关。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充填业务主管 涂心宇:我们这一套地面投料系统,将原矸通过转运皮带运到移动破,通过移动破把原矸破碎到50到100毫米,然后通过883米的投料井,把矸石投到井下的矸石仓进行储存,然后经过仓下的给料系统和转运系统,把矸石转运到架后,和我们的膏体进行混合充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难点就是:由于抛矸皮带经常进行移动,另外还要保持它的正常运转,所以有很大的难点。经过我们不断地改进、创新、实验,第三代抛矸皮带已经研制成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韩婕:除了硬件的创新,智能化也是这套系统的一大亮点。在智能投料集控中心,工作人员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实现系统的一键启停。这块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所有关键设备和区域的情况,实现了无人化巡检,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十一矿充填业务主管 涂心宇:9月份,我们这套“矸石+膏体”充填系统正式运转。通过这套系统,十一矿目前已累计处理矸石6000多吨,充填膏体3万多立方米。在保证月产煤炭7.8万吨的同时,实现了地面的“零沉降”。
平顶山广播电视台记者 韩婕:作为全国首套“矸石+膏体”协同充填系统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的投用,无疑是一次重要实践,在为企业解决了瓶颈问题的同时,也为全国煤炭行业创建更加绿色、高效的现代化矿井,提供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平煤神马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