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高四着力”】基层组织强起来 治理队伍壮起来 我市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 记者: 编辑: 通讯员: 时间:2025-10-31 浏览次数:

主要内容 :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锚定“两高四着力”重大要求,以“五基四化”为抓手,从组织体系、队伍建设、机制创新、做实网格、数智赋能等维度破题,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推动基层治理从“分散化”向“一体化”、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型,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民生温度浸润城乡角落。

市委将高效能治理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市委常委会会议固定议题,实行“一周一碰头、半月一调度”。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下沉一线,今年以来深入乡村、社区调研16次,主持召开相关会议19次,推动解决了一批治理难题。

同时,我市构建“1+5+N”协调机制,由市委组织部牵头,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市委教育工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国资委、“两新”工委5个条线协同,N个专项行动牵头部门推动,形成统筹任务抓协同、统筹指标抓进展、统筹责任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为确保治理“不跑偏”,我市制定了“五降五升”评价标准体系,让基层干有标尺、评有依据;下放机构451个、编制2240个,配强522名乡镇党建办人员,将村级运转经费纳入“三保”范围,为基层治理提供“真金白银”的保障。

在东苑社区,这个拥有3664户11067人的超大社区,通过建强“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架构,将治理触角延伸到社区角落。

组织强则治理优。今年以来,我市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57个,推动1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年收益突破5万元;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平台企业党组织覆盖率分别达90.5%、84.9%、77.5%,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核心地位愈发巩固。

治理之道,重在得人。我市着力建强乡村干部、社区工作者、党员、综合执法人员“四支队伍”,通过系列创新举措让治理力量沉下去、能力强起来。在乡村,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党组织书记等五类人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推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收入高于县直机关同职级人员,营造拴心留人氛围。目前,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5098人,平均年龄39.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0%,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叶县田庄乡康台村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以46名党员为先锋,通过“党支部+网格+多元共治”模式,打造“老家康台”文旅IP,建成“杏好有你”露营基地,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带动群众增收。

在社区,每万名城镇常住人口配备社区工作者19.35人,高于全国18人的配备标准;通过建立“3岗18级”薪酬体系,打通“社区工作者—社区‘两委’成员—社区党组织书记—乡(镇、街道)事业单位人员”成长链条,856名社工成为社区“两委”换届储备人选。更值得一提的是,全市5.7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11.4万名农村党员落实“联户经常化、走访常态化、解题制度化”,累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7万个,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生动局面。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