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内涵”双提升——“小市场”改出大民生

来源:平顶山融媒  |   时间:2021-10-12  |   浏览次数:

维乐笑市集市场、体南农贸市场:退路进“家”,增加群众幸福感 

“我就住在附近,平时都是来这里采购米、油、蔬菜等生活物资,一进来看到市场整整齐齐、干干净净的,买菜环境舒适,心情都变好了。”10月10日一大早,在维乐笑市集市场买菜的胡奶奶说道。

图片1.jpg

维乐笑市集市场属“退路进场”项目,其中商户来自原胜利街农贸市场。胜利街农贸市场地处城市繁华地段,经营范围以农产品为主,涵盖蔬菜、水果、肉食、蛋禽、熟食、粮油及杂货等。自1992年建立以来,胜利街农贸市场就一直伴随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然而随着城市日益发展,胜利街农贸市场基础设施配备不齐等问题日渐凸显,市场摊位设计不合理,商品摆放杂乱,市场周边有多个单位和小区、学校,出行高峰时经常造成交通堵塞。

图片2.jpg

(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维乐笑智慧农贸市场 矿工路街道王顺新拍摄)

民以食为天,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重要窗口。为了托稳、扮靓“菜篮子”,平顶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全市农贸市场提质升级,胜利街农贸市场就是实施改造提升项目的市场之一。2021年7月5日,胜利街农贸市场正式启动退路进场工作,原有商户将被安置在新华区自由街新型智慧农贸市场维乐笑市集继续经营。截止8月上旬道路两侧商业用房基本拆迁完毕。“此次退路进场项目涉及商户约200余户。维乐笑市集总建筑面积8000多平方米,内设摊位300多个。”新华区市场发展服务中心胜利街市场管理所所长戴伟东介绍说。

图片3.jpg

(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维乐笑智慧农贸市场 矿工路街道王顺新拍摄)

新建的维乐笑市集市场各项设施完备,采用了具有新风系统的中央空调。市场内区域划分清晰,空间整洁敞亮,同时进行了现代化的摊位设计,划行归市、柜台设置、通风、照明、垃圾处理、公用厕所、农残检测等均达到商务部《标准化菜市场设置与管理规范》要求。目前维乐笑市集市场已投入使用,是我市首家完成“退路进场”的农贸市场。各项管理制度、创文创卫相关公示和宣传内容也在逐步建立完善之中。

图片4.jpg

(新建并投入使用的维乐笑智慧农贸市场 矿工路街道王顺新拍摄)

随着胜利街农贸市场搬迁完毕,同时对胜利街进行提档升级,还路于民。其中包括人行道铺装、雨污水排放、路灯安装等。

与胜利街农贸市场同属“退路进场”项目的,还有平顶山市体南农贸市场。

图片5.jpg

市场过道宽敞整洁,功能分区一目了然,蔬菜、肉食、干货等摊位设置有序……10月12日,记者走进改造后的体南农贸市场,让人眼前一亮。据了解,体南农贸市场建成于1993年,北起体育路建设路口,南至体育路曙光街口,东西两侧共有门面房143间,主营蔬菜、肉类、禽蛋、水果、水产、调料、烟酒等居民生活必需品,截至2019年底市场已累计安置下岗职工1000余人。“体南农贸市场市场辐射范围比较大,辐射居民达40余万人,也是平顶山市不少大中型饭店的原材料供应地。”新华区市场发展中心主任杨本建介绍,市场多次获得国家级“十佳农贸市场”荣誉称号,为新华区乃至全市经济建设作出过积极贡献。但随着时间推移,市场年代久远,基础条件差,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复审标准存在较大差距,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现状。

图片6.jpg

为有效保障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升城市品位和整体形象,全面推动创文和国卫复审工作,根据平顶山市和新华区有关“退路进场”工作要求,新华区启动体南农贸市场“退路进场”改造工作。改造中,新华区先期对体南路名门底商原智慧农产品市场内约8000平方米的经营面积按照平顶山市标准化农贸市场及创建标准等进行提档升级,对市场内通风、下水、智慧追索、检测等设施统一完善,确保实现体南农贸市场商户就近搬迁。

图片7.jpg

9月28日,商户开始陆续搬迁,同时新华区启动对原体南农贸市场的拆迁。10月8日,体南市场‘退路进场’全部拆迁完毕、清运完毕,新建市场内水电改造、摊位内明沟挖掘、地沟砌筑、墙体砌筑、构造柱施工、水电和下水管道预埋均已完工。体南农贸市场拆迁完毕后,新华区将迅速转入道路改造工作,解决过去拥堵现象。

东环路综合农贸市场、魏寨农贸市场、西苑综合市场:升级换“颜”,提高群众获得感

“菜篮子”光“颜值高”还不够,还得有“内涵”。2021年9月24日,平顶山市首家智慧农贸市场——东环路综合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完成验收工作。该市场引入智慧农贸管理平台,为商户配置了智能溯源电子秤和商户前端展示屏,可以实时显示商品当日指导价格,展示商户营业执照、健康证、索证索票、收款码等,商户相关信息和经营信息一目了然,杜绝了短斤少两、乱贴乱挂等现象。每笔交易还可以打印溯源小票,交易信息自动上传市场管理后台,便于对交易数据进行查询、统计、分析,为市场管理方提供决策依据。市场配置的还有放心农贸触摸查询一体机,从市场菜价到商户信用;从食品安全抽检结果到市场公告;从市场楼层布局到周边配套服务情况,消费者都可以通过指尖轻轻点击获取想要的答案。

 图片8.jpg

干净的环境,整齐的摊位,智慧化的管理……随着改造后的东环路综合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在平顶山市卫东区东环路住了十多年的张大姐觉得,菜篮子里的东西越来越放心,心里的幸福感不断增强。

图片9.jpg

据了解,平顶山市东环路综合市场是平顶山市目前最大的综合批零市场,始建于1988年。随着时间不断推移,环境脏乱差、经营设施简陋、信息化水平低、运营管理模式落后、食品安全溯源缺失等问题日益突显。为让市民的“菜篮子”拎得更舒心、更安心,按照平顶山市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关于《平顶山市城市提升六大工程实施方案》精神,结合平顶山市创文保卫工作要求,自2021年7月东环路综合市场开始进行提档升级改造。

图片10.jpg

项目在原址上拆除南北两侧附属物,扩充经营场所。参照“五化”农贸市场经营模式,重新打造一个便利化、人性化、特色化、智慧化、规范化的农贸市场。改造后的东环路农贸市场一期使用面积约达4080平方米,提供商铺65间,摊位95个,可容纳商户150余户,市场整体可容纳商户350余户,可满足周边近8万人的日常生活需求。9月15日上午,平顶山市市委书记张雷明到东环路智慧农贸市场考察调研,过程中就智慧市场大数据中心、智慧农贸管理平台、智慧溯源检测系统等农贸特色数字化建设项目予以高度肯定。

全面改造升级后,平顶山市东环路综合市场内异味、脏乱等现象已不复存在,干净、整洁、卫生成为了市场的一张崭新“面孔”。“都快赶上超市了,不仅顾客购物时舒心,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做生意,我们心里也很高兴。”商户唐大姐笑意盈盈地说道。

图片12.jpg

平顶山市把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当成改善市民“菜篮子”的民生工程,改出了大民生,赢得了好口碑。今年,市委书记张雷明在调研创文创卫工作时,做出将市区五个重点农贸市场退路进场和提档升级的重大决策,要求各区各部门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切实补齐这块创建工作的“明显短板”。要尽快启动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尽快解决市场多年的诟病,给广大市民管理规范、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市场,全力打造让群众满意的“菜篮子”。

作为智慧化改造提升的农贸市场,最近,魏寨农贸市场、西苑综合市场也相继完成升级改造并陆续投入使用。在满足老商户经营的情况下,还将吸引一批流动摊贩进入市场,进一步增强市场活力,带动周边人气聚集和经济发展,形成良好闭环。这预示着平顶山市农贸市场行业将进入一段全新的历程。不仅给平顶山市民带来了全新的消费体验,更多的还有便捷健康与安全放心。

 

(广电全媒体记者:吴双 编辑:董政)



编辑: 记者: 通讯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