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来源:  |   时间:2022-01-07  |   浏览次数:

2021年初,我市与全国同步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全市33.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一年来,我市强机制、稳政策,脱贫成效更持续。抓产业、促发展,增收渠道更多元。补短板、强治理,振兴基础更扎实,奋力续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0_41][20220106-181410].png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


我市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机制衔接,在全省率先调整成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及相关市级领导任副组长。县、乡及行业部门同步调整,确保政令畅通、上传下达、高效联动。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1_13][20220106-181451].png

巩固教育扶持成果,实现“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我市资助各类学生38.71万人次2.25亿元,受理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30225人次2.49亿元;规划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28个、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249个。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2_04][20220106-181542].png

巩固健康扶持成果,实现“病有所医”向“医有所保”转变。全市监测预警大病、重病人员1.8万余人次,帮助27.41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保,门诊重症慢性病报销比例、门诊重特大疾病报销比例达到85%,政策范围内患者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县域内就诊率均达到90%。


巩固住房安全成果,实现从“住有所居”向“居有所安”转变。2021年,我市及时调整政策适用范围和补助标准,进一步完善农村危房改造动态监测机制,全年完成268户危改任务。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2_05][20220106-181546].png

巩固饮水安全成果,实现从“安全方便”向“城乡一体”转变。全市加强动态监测,832户因灾饮水受影响问题全部销号。投资2.93亿元开工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项目9个,维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264处,受益43.5万人。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3_15][20220106-181642].png

巩固社会保障成果,实现从“兜得住”向“兜得牢”转变。全市新增农村低保对象3000余人,临时救助4661人次563.81万元,为1082名孤儿、788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保障金1849.4万元,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2021年以来,我市把牢产业发展关,在持续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同时,重点推进“一县一园”发展。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3_51][20220106-181730].png

全市各地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积极推进县级产业园建设,鲁山县马楼乡等5个乡(镇)获批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建设,舞钢市鸽业等4个产业园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郏县红牛获批参建豫西南肉牛产业集群。创建叶县韭菜等15家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县(市、区)也因地制宜探索多种产业发展渠道,取得良好效果。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3_18][20220106-181648].png

通过产业发展的带动,全市实现了脱贫户和监测户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前三季度,全市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4852.73元;全市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家庭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5.81%,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2021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我市持续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发展短板弱项;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更加宜居、更加美丽。

平顶山新闻2022年1月6日(2)[00_05_17][20220106-181831].png

全市完成投资6.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437公里,调整农村客运线路44条,新增村级综合服务点349个,农村公路结网和通行能力大大提升。各地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合作社服务网络体系。农村人居环境持续向好。全市持续开展“三清”行动,建立健全市场化、公司化卫生保洁长效机制;持续推进人居环境“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创建活动,创建市级示范村98个。

编辑:邱晨雨 记者:本台记者 通讯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