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易”出文明好乡风

来源:  |   时间:2025-03-28  |   浏览次数:

公交婚礼、集体为老人祝寿、为父母洗脚……新年伊始,舞钢市乡风文明建设好事不断、新事连连,一场关于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近年来,舞钢市把移风易俗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点,在倡树孝善新风、抵制婚丧陋习、发挥村规民约作用等方面出实招、下真劲,引导群众自觉抵制不良风气,推动革除陈规陋习,全力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看,俺邻居改青上榜了,她可真是个好媳妇,对她婆婆跟亲娘一样,嫁到这儿40多年,没跟老人红过一次脸。”3月5日,在武功乡小柴庄村的村务公开光荣榜前,几位村民指着光荣榜上熟悉的人名议论纷纷;而春节前,庙街乡冷岗村举行的一场为“父母洗脚”活动,更是将“百善孝为先”诠释得淋漓尽致。
       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舞钢市把“孝善工程”作为突破口,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乡风文明有礼二十五条”,诸如“把最好的房间给老人住、第一碗饭端给老人、让老人先动筷、和老人说话和颜悦色……”等各类宣传标语在不少乡(镇、街道)宣传开来、实践中去。目前,该市各村均成立有孝善理事会,结合“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孝善文化宣传、孝善敬老先进典型选树、给老人集体过生日、“为父母洗脚”等活动,潜移默化引导群众倡树孝善新风。
      “用公交车当婚车,节省、环保又有意义。”来自寺坡街道的新娘小周感慨道,“很喜欢亲朋好友同坐一辆车,热热闹闹的,传统婚车都是小轿车,需要车辆多,租车费用也高。”像小周这样,舞钢市不少年轻人选择创意十足、节俭环保的结婚形式。
       为实现群众传统婚嫁观念转变,舞钢市组织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深入农户广泛开展调研、征求群众意见,向群众发放抵制高价彩礼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通过各类媒体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政策和婚俗新风故事,号召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制定办红白事标准和报备制度,举办“青春舞动·钢好遇见你”公益交友系列活动……扎实具体细致的措施引导着乡村群众逐渐摒弃铺张浪费、盲目攀比等陋习。目前,该市很多乡村青年的价值观、婚恋观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从传统繁琐的婚礼到旅游结婚、骑行婚礼、公交婚车,从高彩礼到低彩礼,文明简约的婚嫁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月季花开满街香,移风易俗我来讲。舞钢八台看彦张,乡风文明响当当。陈规陋习要摒弃,村规民约齐遵守,和美彦张共治理……”在八台镇彦张村的文化广场上,村民自编的快板正在上演,在此游玩健身的村民听得哈哈笑,不时也跟着唱两句。
         移风易俗要常态长效,村规民约必不可少。现如今,在舞钢市的不少村庄都有契合自身村庄实际的村规民约。为让村规民约更接地气,该市指导各村采取“大家议、大家定”方式,结合自身实际,以顺口溜、三句半、四字语等形式,量身定制村规民约,并将其立在村里醒目位置,引导群众自觉遵守践行。
         “以前,农村给人的印象都是环境脏乱差,群众卫生意识差。随着村规民约的出台,村子变美了,村民也都成了讲卫生的干净人。”红石岗村党支部书记杨国君深有感触地说。而枣林镇张卜庄村更是把“优美环境,全民参与”写进村规民约,对庭院内外卫生、房前屋后美化进行积分考核,“约”出了村民共建和美乡村的热情和自觉;尹集镇姬庄村把“勤劳作,共致富,奔小康”写进村规民约,把一个落后的小山村“约”成了当下走红的乡村旅游打卡地;武功乡罗湾村把“家风家训代代传”融入村规民约……各村扬“新风”、移“旧俗”,以新风迎新貌,带来了乡村治理的一片文明新气象。

编辑: 记者: 通讯员: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好友